近年来,富源针对罪行较轻、主观恶性较小、社会危害性不大或者经过监管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的社区矫正对象,加强监管的同时,彰显人文关怀,让社区矫正对象感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心,也让他们在奉献中重塑自我,顺利回归社会。在我们身边就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是曾经误入歧途的社区矫正对象,在司法所工作人员、社区矫正志愿者的帮教下,重新点燃起一盏盏立身做人的“明灯”,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大潮中,变成了“勤劳致富的带头人”,以自己的实际行动重塑了一个个“金不换”的回头浪子。
今年43岁的李某某除了是合作社的负责人,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社区矫正对象。提起走上创业路,他总是把司法局挂在嘴边:没有他们引路,我也许还在迷路。2019年4月,他因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从看守所出来以后,按程序要先到县司法局报到登记。
富源县司法局社区矫正科科长高映仙:登记完了然后就进入我们正式的社区矫正过程,在社区矫正过程当中,首先是监督管理,监督管理就是要给他强调他的社区矫正纪律,他的活动范围是被限制的,仅局限于富源县境内,也就是说他要到其他周边的邻县或者是出省也都不可能,哪怕他是到麒麟区、去市里办事,如果非法定事由,我们也不会同意,也不会批准。
“行矫”莫如“心矫”,为避免再次走向犯罪的道路,县司法局和胜境司法所还组织工作人员根据李某某的个人情况,为他量身定做了个性化的矫正方案,同时对其开展一对一的个别教育,每个月工作人员便会走访一次,跟他谈心,对其进行心理辅导,消除心理障碍,让其重拾生活信心。
胜境司法所所长李在英:他来找我们思想包袱很重,他想干这个事情就怕村民们不能接受他们,然后我们了解了他心里的想法以后,我们就积极的与村委会、周边的村民进行调查走访,跟他们介绍了李某的情况,然后听到村民们的反应,都比较支持他,还是都愿意接纳他。
后来,李某某鼓起勇气来到大河镇白岩村委会种起了魔芋。从那时起,无论严寒酷暑,总能看到李某某忙碌的身影,点点滴滴的努力,村民们都看在眼里。
大河镇白岩村委会副主任李娅:也是带动我们这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毛主席那时候也说过允许人犯错误,允许人改正错误,他来为我们家乡发展,我们村委会全力支持,相当支持。
村民们纷纷伸出援手、表示支持,这让李某某很是欣慰,也让他进一步拉近了与乡亲们的距离,李某某决定带领贫困的乡亲脱贫致富,担起一份社会责任。
社区矫正对象李某某:这个是我老家,一个初衷,就是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当时就是看到这个土地全部荒着,看着很可惜,那现在前期不做的话农户可能觉得有风险,那现在我们可以流转把他土地租过来以后,让他来给我们打工,给他增加一部分收入。
“失足未必千古恨,回头才会春满园”。社区矫正是为了保障刑事判决、刑事裁定和暂予监外执行决定的正确执行,提高教育矫正质量,促进社区矫正对象顺利融入社会,预防和减少犯罪的一项工作。社区矫正对象是指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假释或者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
正是因为富源县司法局工作人员的真心帮教,社会和家人的不抛弃不放弃,才让李某某告别了迷失的昨天,珍惜真实的今天,憧憬、奋斗美好的明天。在社区矫正之初,他得到相关部门的支持帮助发展魔芋种植,随后结合着当地的土地资源条件,李某某又想到了另一个种植品种工业大麻。
村里的扶贫工作队知道了李某某想发展种植业带领村民们致富的想法之后,就和他一道去收集相关信息,积极协调公安、工商、税务等部门,帮助他办理营业执照和相关手续,甚至还和他一道上门去做群众的思想工作。
大河镇白岩村委会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田斌:土地流转的这个事儿,李某某现在就是说他种植工业大麻这块,目前已经成型,现在他欠缺的就是土地这一块。土地呢咱们这样,针对贫困户,贫困家庭,在咱们寨子里面他有闲置土地,如果他也没有务工能力,我们把土地提供出来,对我们整个脱贫攻坚来讲都是有意义的事情。所以说这项工作无论是村委会也好,还是各村民小组也好,都要给李某某提供帮助。
今年,是李某某创业的第二个年头,他的工业大麻基地已由最初的100亩发展到了500亩。这段时间,李某某已和乡亲们卷起裤腿一起来到自家承包的地里劳作。除了付给村民们土地租金外,还雇佣了贫困户当工人。每人每天支付100元左右的酬劳,这对于贫困户来说,是一笔不错的收入。
在社会大众普遍的认知中,被判过刑的人融入社会都会显得艰难,创业就更加困难重重。但是李某某却通过积极地接受社区矫正,在沉沦中崛起,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不单是满足于自己创业致富,他还积极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李某某带领着村里的贫困户建立了会茗农牧农民专业合作社,解决了全村50余人的就业问题。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像李某某这样的案例,只是县司法局社区矫正工作的一个缩影,根据县司法局社区矫正科科长高映仙的介绍:在他们日常监管当中,经过一个周期考核下来,表现特别好的,达到减刑条件的,是可以报给中级以上人民法院裁定减刑的。就让我们用真情浸润他们干涸的心田,在感情上接受和宽容他们,为社区服刑人员筑起一条回归社会、回报社会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