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不顾亲戚关系打我,那我跟他们就没完,打官司到北京我也要打”,大声诉说的原告李某背着一岁多的孙子来到了旧县中心法庭,在法官的耐心接待中得知,原告李某与被告朱某、魏某因为被告的儿媳在位于旧县镇袜度榔糌村的一块地里培育烤烟苗发生争执,原告将烟苗及烟棚损毁,被告朱某找原告李某理论时发生厮打导致原告李某受伤,李某诉至法院要求赔偿医药费、护理费等4647.31元。
小小的纠纷让原本属于亲戚关系的双方反目对簿公堂。因田间地头引发的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纠纷在农村属于普发案件,作为承办法官并没有因为案件事实清楚、法律关系简单、案件标的小而单纯的从法律角度去就案办案,而深知小的矛盾不能妥善化解会引发更为严重矛盾的潜在危险,如果原、被告双方厮打问题解决不了,那么他们之间可能还会因土地发生纠纷,乃至再次发生厮打。在对案件基本事实熟知后,法官分别对原、被告进行明理释法,在调解中讲述了“六尺巷”的典故,原、被告的情绪慢慢平息,被告朱某反思后说:“原本属于亲戚的我们,怎么一时间会头脑发热,现在生活那么好,为了这点小事,伤了我们的亲情呢”。话音未落,原告李某用手抹去眼角的泪花感慨,“是呀,我们比起法官讲述典故中主人翁差远了,人活着就是要看远些,想开些,心大了,事就小了”。原、被告双方经过法官于情于理的劝解,被告朱某当庭赔偿原告李某医药费、护理费等2837元;原告放弃其余诉讼请求。双方还就四年前被告帮原告耕种青苗的费用一并妥善处理,原、被告握手言和,重拾旧日亲情。
案件虽小,藏着的是人与人之间未能相互理解的心结,藏着的是一案可能引发多案的潜在矛盾,藏着的是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渴望。法官,不是官,他是穿梭在人心灵的触角,让他们能够换位理解,心血想通,化开心结。法官是基层矛盾的排查员,将一件件可能引发社会矛盾的案件妥善调处,让社会风清气正,定纷止争,和谐家园。法官是法律的守护者,一遍遍的以案释法向群众传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声音,酌情揆理,守护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