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子午路上面红绿灯路口,一位六旬老人开车骑在了护栏上。交警发现情况快速赶到现场,发现车辆侧翻边上,有两名女性在处理伤口。
据老人讲述,当时有人超车他被吓了一跳就想往路边靠,猛打方向导致车辆侧翻,幸运的是老人并未受伤,而同车的两名家属也只是轻微擦伤。
随着社会的进步,很多老人都在开车,但是,老龄驾驶员由于自身的特点,在开车的过程中有许多需要注意的地方。所以,借此良机,小编要跟大家讲一下老年人开车要注意的事情。
那么,如何才能避免老年驾驶人交通事故的发生呢?小编总结了10条法则,以此助力老年人驾车平安出行:
一、开车尽量选自动挡。自动挡车操作相对简单,老年人驾驶时可将更多注意力集中到处理路面情况上,不用频繁换挡、踩踏离合器,大大降低开车劳动强度;简单操作可减轻老年人心理压力,令驾驶更自如。
二、驾车时间不要太长。人的年龄大了,体质相对变差,老年驾驶人驾车时间过长,很容易疲劳,而疲劳驾驶又是安全行驶的大忌,所以建议老年人每次驾驶不要超过一个小时。
三、控制行驶距离。老年人长途自驾出行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建议行驶距离应控制在200公里以内。
四、避开高峰时段。早晚上下班时间是车辆行驶高峰,特别是在市区主要道路上。老年人驾车在拥挤路段上更容易被挤、被催促,从而影响行车安全,建议老年驾驶人应尽量避开高峰时段出行。
五、避免高速行驶。老年人应变能力相对迟缓,对车速、车距判断能力低于年轻司机,如果高速行驶,一旦出现险情,难以采取应变措施,所以应避免高速行驶,更不可强行超车。
六、要减少夜间行车。夜间能见度很低,视线模糊,特别是在没有路灯的道路上行驶,很容易发生事故,所以老年驾驶人应尽量减少夜间出行。
七、特殊天气少出行。雨、雪、雾等恶劣天气,能见度低,路面湿滑是事故多发时段,所以老年人应尽量减少在特殊天气条件下外出。
八、常年备药保健康。有慢性病的老年驾驶人,车上一定要携带常用药物,一旦发生紧急状况要立即靠边停车、及时吃药、寻求帮助。
九、结伴而行来照顾。老年人驾车外出时最好结伴而行,让亲人或朋友坐在旁边是一种保护,尤其是在长时间行驶中可以互相照顾。
十、日常保养要坚持。开车是一项耗费大量体力的活动,老年人在长时间驾车后,睡前最好用热水泡脚,睡时将小腿和脚稍微垫高,以防下肢水肿。
温馨提示
什么情况下老人不宜再开车?
对老年人来讲,如果出现以下几种情况,那么就是到了身体条件不允许的时候了,最好就不要再开车了——
1.在高速公路上开得太慢。
2.不能在停车标志前准确停车。
3.精神不能集中。
4.车辆驾驶不稳。
5.反应太慢。
6.总被别的司机按喇叭。
7.不能正确识别和理解交通标志。
8.对拥挤的路口感到焦虑,不知所措或害怕开车。
9.别人对你的状况感到不安,不愿意坐你开的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