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宗县葵山镇位于曲靖、红河、昆明三(州)市交界处,与泸西、陆良、石林三县接壤,特殊的地理位置,使辖区一度时期案件高发、黄赌毒等治安问题突出。在脱贫攻坚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关键时期,全面加强农村社会治理,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获得感和满意度,已成为地方发展的迫切需要。按照曲靖市“雪亮工程”建设的要求,葵山镇坚持“共建共管,共享共用”,以辖区综治维稳信访中心为基础,以数据管理为手段,以公众参与、依法共治为支撑,以加强乡村管理、创新社会治理、提升公共服务为目标。依托海康威视“萤石云”平台整合社会监控资源350路,创新运用“企业微信”平台,解决了长期困扰基层的 “五难”问题,在乡村治理中走出一条实用管用的新路。
一、强化顶层设计,实现整体推动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会治理,2018 年1月挂牌成立葵山镇综治维稳信访中心,全面整合力量,全天候服务辖区人民群众。将“雪亮工程”建设列为重点工作,遵循“党政领导、综治牵头、公安负责、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思路,通过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目标,细化责任分工,规范监控建设技术标准,高位推动“雪亮”工程建设。
二、强化多元共建,汇聚各方资源
因地制宜,采取四种建设模式,在政府资金“微投入”情况下,实现社会自建视频监控“体量倍增、效能倍增”。
一是集体出资的“村组模式”。对人口密集、集体经济宽裕的村社,动员村集体出资,在进出村寨路口安装监控,布建网络,将监控信号统一接入村委会,再依托互联网接入“萤石云”平台。二是独立出资的“企业模式”。党委政府发文要求,辖区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积极行动,通过自行购买或改造升级现有设备的方式,并网至平台,实现“企事业单位内外监控无死角”。三是个体出资的“场所模式”。强化管理,发动辖区行业场所经营者出资,在健全内部监控的同时,要求行业场所业主增建探头覆盖门口公共区域监控“盲区”,实现了“内外设防”、“多只眼睛看社会”。四是共同筹资的“乡村模式”。对于村民居住分散的村寨,在积极争取资金支持的同时,选择在进出村庄道口,毗邻公路、经济条件好、安装有网络的农户,补助一定资金,安装两路监控设备,一路监控门外村庄道路,一路守护自家院内,通过互联网监控汇集至“萤石云”平台。
三、建立健全机制,确保管、用顺畅
依托“萤石云”平台灵活的权限分配设计,将视频资源按不同的使用需求科学分配给行业主管部门职工、村委会干部、业主、农户,用户可通过电脑、手机app 随时随地调阅视频。行业管理部门从以往日常检查,突击检查管理行业的模式,走向了实时监管,快速查处的高效模式,村委会干部不但用监控开展治安防范,还使用监控巡察河道,监督村民爱护环境卫生,进一步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实现了监控资源的共建共管,共享共用的良性循环。
四、巧用信息平台,助推效能提升
为了破解“五难”,葵山镇成立“治保组织考核领导小组”,将综治办、派出所、司法所考核内容汇总“瘦身”,形成五项指标,着重考核重点人员管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情报信息收集、“一标三实”信息采集、网格员微信群效能。工作情况全部通过“企业微信”平台上报。镇综治中心通过“微信平台”即可接收信息,发布指令,动态掌控辖区情况。
两年来,葵山镇立足综治维稳信访中心,充分利用“萤石云”视频监控和“企业微信”两个平台,变“被动处理”为“主动监管”,变“定时定点”为“随时随地”,变“单兵作战”为“整体联动”,收到了“三降三升”的良好效果,即:接警率下降32%,刑事案件下降28%,治安案件下降20%,刑事打处人数上升30%,行政拘留人数上升200%,群众安全感、获得感和满意度大幅提升,辖区信息化管控能力和基层应急处置能力大幅提升。身体力行积极回应了人民群众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