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师宗县公安局紧紧围绕市局党委确定的“54321”总体目标和县局党委确定的“4554”工作思路,以市局党委确定的“七大攻坚战”为重点,充分发扬“忠诚智勇、笃敬为公”的师宗公安精神,汇全警之智、聚全警之力,改进新时代、新形势、新背景下公安工作的方式方法,严格落实各项工作措施,进一步织密制度网,先后出台了二个考评办法及一系列规章制度,最终形成了一套围绕“德、能、勤、绩、廉”进行全面客观考评的“2+n”从严治警管警体系,以制度促规范、促管理、促工作,靠制度抓纪律、提质量、增效率,强力推进“学习型、专业型、实战型、创新型、智慧型”五型公安队伍建设,推动全县公安工作转型升级、跨越发展。
一、高位统筹,建好“‘2+n’治警体系”这根“指挥棒”,排出任务书。一是出台综合考核办法,汇蓝图。为全面客观公正评价工作实绩,充分发挥考核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师宗县公安局根据上年度工作情况,结合市局下发的县级公安机关综合考评办法和县局工作思路和目标任务,经过深入调研、反复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后,优化设计、制定出台了《师宗县公安局年度工作综合考评办法》,以考核为导向,全面推进全县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整体发展,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二是出台数字量化办法,明任务。按照县局党委以制度管人、用数字说话的要求,师宗县公安局在实行《师宗县公安局队伍记分管理实施办法》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师宗县公安局民警数字量化考评实施办法》,明确职责任务,将队伍和业务工作进行分值评定,解决“大锅饭”“平均主义”等突出问题,促成“比、学、赶、超”的良性循环体系,进一步强化队伍行为习惯的养成,提高队伍的战斗力、执行力、凝聚力。三是出台n个规范制度,定标准。近年来,师宗县公安局围绕队伍正规化建设要求,按照总揽全局、着眼细节、常抓日常的要求,根据现行制度的执行和落实情况,对部分在执行过程中的难点、漏洞进行了修改完善,并结合新时代要求,出台了一批新的规范和制度,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民警的教育管理,形成了囊括警务实战化建设、队伍正规化建设、执法规范化建设等内容的机制制度,为全局公安民警指明了方向和道路。
二、高效推动,用好“两个考评办法”这个“魔法术”,划出硬杠杠。一是明确考评方式,抓组织。构建了县局总体考核所队室、队室考核派出所、派出所考核中队、中队考核民警的“四级”考核体系,形成了月考、季度考、半年考、年终考和日常考、网上考、督察考、抽查考的考评方式进行全方位考核。同时,为确保两个考评工作的顺利开展,县局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的组织领导机构,负责全局考评工作,下设考核办由政委兼任办公室主任,政工室主任负责具体日常考核办工作,组织实施考核工作。各所队室也相应成立考评组织领导机构。二是理顺考评指标,抓落实。综合考评内容设队伍建设、业务工作、民主测评、日常考评四项内容,业务工作以县局业务队室确定的任务指标再次进行细化考评。民警数字量化考评内容设队伍建设、业务工作两项内容,其中民警数字量化考评队伍建设项以《师宗县公安局队伍记分管理管理实施办法》中所归纳的领导履职、党建工作、行为规范、服务态度、执法办案、值班备勤、内务管理七大方面四十七项内容进行考评。三是强化结果应用,抓责任。综合考评设定“五个等级三个档次”进行考核,对排名前三名的所队室进行表彰,颁发奖匾,给予申报记功、嘉奖,优先考虑评优评先;对排名末位的,分管局领导在局党委会上作书面检讨,县纪委驻局纪检组对所队室班子成员进行诫勉谈话,取消主要领导评优评先资格,连续两年排名末位的责令所队室主要领导引咎辞职,由局党委按照干管权限报请县委对其进行调整。民警数字量化考核设定“四个等次”进行考核,对当年考评为“优秀”等次的,优先评优评先、立功受奖、调整交流、人才培养,并作为提拔任用推选的依据;评为“不合格”等次的民警,取消年度评优资格和提拔,连续2年被评为“不合格”等次的,年度公务员考核评定为“不称职”等次。
三、高频联动,做好“n的齐抓共管”这套“助推器”,打出组合拳。一是落实好理论学习类机制,强推学习型公安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学习的重要性和针对性,牢固树立自觉学习、终身学习的思想观念,把学理论、学业务、学经验“三学”任务放在首位,确定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计划,采取集中学、宣讲学、个人学和网上学、网下学等形式,借机“三会一课”“两学一做”,组织全体民警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精神等理论知识,全面系统地学习各项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举办“铸剑”讲堂活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学先进、学典型、学特色,促成广大民警掌握各类新知识、新情况、新事物,不断提升民警的自身文化修养,提高民警的业务能力和水平。二是落实好执法规范类机制,强推专业型公安队伍建设。为促进民警执法习惯养成,严格规范民警的执勤执法行为,师宗县公安局结合平时执法情况,进一步细化明确接处警、证据收据固定、询(讯)问违法犯罪嫌疑人、内部管理、涉案财物管理等方面的标准,升级改造各所执法办案区,强化执法设备保障力度,牵头组织召开公检法司执法联席会议,积极开展执法培训和执法突出问题整治,狠抓如实立案,扎实开展“一案一审一评”工作,抓实、抓牢、抓好队伍管理,促成民警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规范执法,切实提升队伍打击、服务、管理的专业水平。三是落实好教育训练类机制,强推实战型公安队伍建设。紧紧围绕执法和实战需要,以“一切为了基层、一切为了实战、一切服务实战”为基本要求,提出教育培训“365”工作思路,健全警务实战轮训轮值、体能和实战技能周训练、半年考核等制度,研究出台了一套教育训练管理办法,探索形成了一套警务实战辅助教学法,利用48人组成的县级教官队伍,认真组织开展全体人员每周一集中训练、教官每半月一次集中训练等训练活动,常态化地抓好民警日常训练、干部训练、岗位训练、集中训练,进一步提高队伍警务实战能力和水平,确保队伍在关键时刻“拉得出、打得赢、回得来”。四是落实好公安改革类机制,强推创新型公安队伍建设。紧紧依托县局“指挥大厅”平台,整合指挥中心和情报中心,组建情指中心,完善指挥大厅功能,明确带班领导、值班长、值班员的职责任务和要求,将局机关所有民警分成14个应急值守组,实行24小时值班备勤制,构建“135”打击处置圈,落实专门力量开展指挥调度、接处警、全警情录入、视频巡查、情报研判、巡逻防控和应急处突等工作,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化引领下的精准研判、精准指挥、精准打击。针对民警“老龄化”严重和改非领导日益增多的实际,推行 “三五”工作法,盘活警力资源,调动、激发老民警工作积极性,活用“老龄民警”。五是落实好科技强警类机制,强推智慧型公安队伍建设。以智慧警务为抓手,借力公安大数据, 借助“互联网+”,建成350个覆盖城区及中心集镇的前端高清视频监控探头和24道视频卡口,布下天罗地网,创建“互联网+民爆物品监管”“互联网+商铺联网报警”“互联网+社区微警务”“互联网+特种行业管理”等平台服务民生,购买一架无人机用于事故现场勘察,凸显智慧公安的作用。运用“一平台三系统”(即:“钉钉”平台及“网上督察”系统、“警务评价”系统、“公务用车管理”系统),严格落实督导检查机制,对队伍管理实行抓苗头、抓细节、抓典型,及时发现并整改存在问题,零容忍队伍违纪违法行为,严格队伍教育管理,坚决打赢队伍建设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