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长安网 beat365网址官网网站_365bet提款要求_365bet体育手机

<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今天是: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法要闻_qj >> 

        政法干部帮穷亲 多乐社区喜事多

        2018年03月14日      来源:云南法制报 甘仕恩

         

          “走,我们去看看多乐的村民们这个年过得好不好?看看他们春耕生产开展得如何?有什么困难需要我们帮助解决的?”

          春节刚刚收假,曲靖市委政法委政治部主任徐华万第一件事情就是回访“远方亲戚”。

          在两年半的扶贫工作中,曲靖市委政法委机关“全家”出动,37名干部职工走千家进万户真情扶贫。

          在驻村工作队精心打造下,富源县胜境街道多乐社区一条条宽敞平坦的村间道路环山绕村,进家连门,一栋栋崭新漂亮的小楼房掩映在青山绿树中。

          记者获悉,春节前,多乐已成功脱贫出列,一个美丽乡村旧貌换了新颜。

          穷山村变美丽新家园

          多年来,多乐社区迤格村小组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村头一座山,有道石门关,要想赶趟城,一走走半天。”这段顺口溜讲述了迤格村人的“艰苦岁月”。

          在迤格村民的记忆中,从迤格村到富源城,直线距离仅10多公里,但一道石门关无情的将迤格村隔在了“另一个穷世界”——地少、人穷、路不通成了迤格村人祖祖辈辈无法逾越的沟坎,迤格村成了远近闻名的贫困村。

          如今,这道石门关被打通,一条平坦的水泥路如一条彩带蜿蜒在山间,一直延伸到城里。这条路是曲靖市委政法委扶贫攻坚的首战之作,“此战”成功打通了迤格村的致富路。

          “这条烂泥路,难倒了我们多少代人?多亏政法干部帮我们解决了修这条路的320多万元资金。”村小组长杨七林感叹。

          车辆行驶在平坦的水泥路上,不一会儿便到了迤格村村头。村民杨德飞的牛群正在小溪旁的空地上吃草。

          徐华万一眼就认出了杨德飞,他老远就和老杨打招呼:

          “老杨,卖了几头了?现在养着多少头?”

          “卖了两头,卖得2万多,大小还有10多头。”老杨乐呵呵笑答。

          和老杨聊过近期生活情况后,记者一行和徐华万往迤格村赶。说话间,车辆穿过石门关,一个别有洞天的美丽村庄出现在大家眼前。

          放眼望去,迤格村处处春意盎然,小河潺潺的流水流入村头池塘,池塘里鲤鱼翻游,四周成排的杨柳随着和风轻轻摆动,枝头鸟儿欢叫,房前屋后成片成片的翠竹,和四周红土地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

          “你们是我们全村人的‘福星’,快请家里坐。”村民们笑容满面的和徐华万打招呼。

          看得出来,政法干部们和村民们早就建立起了深厚的情感,村民们对扶贫工作也非常满意。

          的确,两年时间,曲靖市委政法委的干部们人人上门“认亲”,想尽办法帮他们找项目,除协调资金修路引水、建活动中心等公益事业外,还帮村里规划美丽家园重建新楼房,每一件大物小事,政法干部们都当作自家的大事来办。

          在曲靖市委政法委帮扶之下,迤格村完成了一次华丽蜕变,曾经的“丑小鸭”变成了漂亮的“绿孔雀”。

          多乐社区喜事连连

          “开门迎春春满院,抬头见喜喜事多。”大年的脚步渐行渐远,但多乐社区中仍不时有鞭炮声响起,社区里、乡村中欢笑声不断,多乐依然笼罩在浓浓的喜气中。

          过去的一年,是多乐社区喜事最多的一年。盖新房、搬新家、建广场,多乐人好事不断、喜事连连。

          多乐一村董小富家大门上一个大大的福字流露出对好日子和幸福生活感念。

          去年,董小富家三喜临门——年初,破破烂烂的小瓦房变成了三层小楼房;两个月前的冬月初六,儿子和姑娘同一天结婚。  

          “党的政策好,干部们念‘真经’,扶真贫,驻村工作队把我们家的事当自家的事办,为我们解难排忧,他们是我们家的恩人!”这家女主人喜在眉梢,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无独有偶,村民杨小柱家同样喜临门,刚刚搬进新楼过大年,再过几天,他家就要嫁姑娘。

          他家曾是全村最穷的一户,小瓦房又黑又破又矮,人、猪、牛、羊共住,味道难闻。

          在驻村工作队帮扶下,他家盖起了小楼房。“我这辈子做梦也没想过,会住进小楼房,这些都是政法干部的功劳。”杨小柱告诉记者,他家本来就穷,加上他本人疾病緾身,两个娃娃正在上学,日子过得非常艰辛,他几乎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

          两年前,他家有幸成了政法干部的“亲戚”,仅仅两年时间,他家的生活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两年前,杨德飞也还是一贫困户,他很荣幸成了曲靖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吴朝武的联系户。

          “书记多次来我家,帮我家出谋划策,还帮我家办贷款,他们比我家亲戚还亲!”杨德飞告诉记者,去年下半年,当他提出想在村里煮酒的想法时,吴朝武书记为他家协调到5万元的产业扶持无息贷款。

          因此,他在村里办起了第一家煮酒厂,由于他用本地玉米煮的酒,口感非常好,成了村民们的抢手货。

          两年时间里,杨德飞从一名贫困户成了远近闻名的养殖大户,并成为一名煮酒能手。

          去年,他家收入翻番,牛羊满厩,五谷满仓。吃过半辈子苦头的他尝尽了生活的艰辛和苦楚,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打造综治维稳信访“曲靖品牌”

          多乐原本是一个有着800余户的大村子,如今,一条平坦笔直的水泥大道将其分开成多乐一村和多乐二村两个村小组。

          这条水泥大道凝聚了曲靖市委政法委领导和驻村工作队太多的心血。村民们告诉记者,这条路过去坑坑洼洼、污水横流、垃圾满地,现在,这些脏乱差的旧貌已不复存在,住在这样的美丽乡村里,村民们更是渴望平安祥和。

          “平安二字值千金,和顺满门添百福。”多乐社区村头,一栋红色小楼格外显眼,几名工人正在忙碌着房内装修。

          “主任,请你尽快抽空下来看看我们的新工作站,再帮我们出点意见建议。”记者见到驻村工作队队长李德友时,他正打电话寻求“支援”,他告诉记者,他正在和富源县综治办主任通电话。

          “我们将把工作站精心打造成全市综治信访维稳的样板,将它打造成曲靖综治一张亮丽的名片!”李德友告诉记者,下个月,多乐村这个综治维稳信访工作站就可以正式投入使用,它将是全市最规范、大气的工作站,工作站投入使用后,将为社区的平安和谐发挥一线基层组织的坚强保垒作用,全社区的大小矛盾和纠纷也将在这个工作站第一时间得到化解。

          无疑,建工作站更是多乐社区的一大喜事。

          记者了解到,通过打造全市一站一中心,整合已有的综治办、维稳办、司法所、调委会等相关力量,在街道(镇、乡)成立综治维稳信访工作中心,在社区(村委会)成立综治维稳信访工作站,盘活综治维稳信访工作“一盘棋”,形成齐抓共管、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协作模式,为群众提供一站式、“一条龙”服务,将大小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全力以赴筑牢平安堡垒,切实打牢维护社会稳定根基,是落实曲靖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综治基层基础建设的意见》的具体举措。

          在扶贫攻坚工作中,曲靖市委政法委将精心打造多乐社区综治维稳信访工作站与全力推进多乐社区脱贫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从基础建设、队伍建设、机制建设等全方位高规格推进,全力打造综治维稳信访“曲靖品牌”。

         

          据据计,两年时间里,曲靖市委政法委共筹集、协调资金1552万余元,捐资捐物折合人民币176万余元,帮助解决了当地水利、道路、学校、文化等基础设施、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实际困难,有效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夯实了当地经济发展基础。

        技术支持:云南建功星科技有限公司
        滇公网安备 53030202000289号
        滇ICP备190096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