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践行改造宗旨,施教育人,治本从心,发挥教育改造的攻心治本作用,三监区充分发挥教育改造的主观能动性,在服刑人员中开展“孝”文化主题教育活动。
俗话说:“善之善者,百善孝为先,尽孝乃行善。”在教育改造服刑人员的过程中,寻善根,植善根,养善缘,立孝心,育人当从尽孝开始,促使服刑人员转变犯罪观念,悔过自新,弃恶向善,诚心悔罪,修身立德,用心改造。
自2016年以来,三监区致力于在全体服刑人员中打造孝文化品牌,营造良好教育改造氛围,让服刑人员在服刑环境中找到“人、亲”和“家”的感觉,从而激励服刑人员积极改造。
2016年至今,三监区坚持在服刑人员中开展“一封家书”活动,“墙廊文化”建设不断发展,在服刑人员生活、学习、劳动区域长期悬挂尽孝励志标语,监舍楼道墙体上张贴《二十四孝》挂图,在监舍床位区域挂贴行善尽孝箴言“床帖”,每季度组织服刑人员观看一至二部“善孝”主题教育片,组织开展“寻访亲人”、“零距离亲情会见”、“亲情电话送寄语”、“励志自学尽孝心”活动,感召服刑人员愧悔之心,进而崇德向善,在家书中表达自己对家人的愧悔,积极改造争取早日新生报答亲人厚爱的决心和向往,同时针对不同的群体及各个时段的心理问题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及时对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助力服刑人员安心改造,营造“家”的氛围。
“孝文化”取得的成效
服刑人员盘xx在亲情帮教中得知监区联合当地政府解决了自己家中孩子居无定所、无学可上的困难,监狱警察给自己女儿捐赠助学金上学等情况,感知肺腑谢意连连,心中包袱豁然放下,安心改造倍加积极。
服刑人员谢xx,年过古稀,身患疾病,忧思重重,身为“三无”人员的他,常说“刑期比命长,改造两茫茫”。监区警官大力寻访,历时两年多,仍找不到其失散多年的亲人。但在这期间监狱对其疾病进行积极的救治,几次从死亡线上把他拉回来,配置了眼镜,并量身开展心理辅导、教育帮教等系列措施,解开其心结,树立了积极改造信心。
服刑人员何xx、王xx通过警官的勉励辅教提升了涵养,通过学习,立德行善尽孝报恩观念不断增强,频繁写信向家人表述悔罪向善的心声,邮寄了自己自学考试大学专科毕业证书,让家人看到了自己在希望中的努力和努力中的希望。
系列“善”“孝”主题帮教活动在监区罪犯及亲属中产生了积极的反响,所有参与人员在亲情接见、亲情帮教、亲情电话、书信中认同认可并传扬监区的善心善举,共同助力改造。
亲情是服刑人员最炽烈的渴望。这是监狱警察教育服刑人员弃旧图新而永不言弃的帮教力量。不论人生境遇如何,纵然相隔千山万水,监狱永远也不会隔断人间骨肉亲情。鼓励服刑人员把想说的话化作流淌的文字,让亲人感受字里行间流淌的深情厚爱。
家书,是一种期盼!更是一种守望!
家书,是一种付出!更是一种担当!
家书,是一种牵挂!更是一种念想!
家书,是一种安慰!更是一种荣光!
家书,是一种歉疚!更是一种向往!
家书,是一种赞赏!更是一种力量!
成功快乐时,请你写一封家书,家人会感到光荣、给你赞赏,觉得幸福、心情舒畅!失败无助时,请你写一封家书,家人会与你分担,给你力量!痛苦迷惘时,请你写一封家书,家人会给你安慰,给你指向!家人,始终不离不弃,无论相隔多远,心里永远装着对方!
在教育改造罪犯的路上,文化是根,寻善根,植善根,结善缘,我们一直在坚持。我相信:助人者自助,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文化育人、文化自信的光辉定在监狱特殊“园丁”的努力下异彩纷呈。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不忘入警初心,践行改造宗旨,文化育人,让追梦的我们一路向前。
乘风破浪筑归程,雪域冰霜满额痕。
秋去春来客未尽,海枯石烂舵长存。
技术支持:云南建功星科技有限公司
滇公网安备 53030202000289号
滇ICP备190096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