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治国同志,男,汉族,现年88岁高龄,从事革命工作41年,65年党龄,已退休28年。
张老只是一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老人,或许有好多人不认识张治国老人是谁,但如果我说曲靖监狱建制能够保存下来并不断发展却与这位老人有着直接的关联,可能大家一定想看看这位老人是谁?一定想听听他的故事。
让我们走进张老,感受他高尚的人格魅力,认识一名真正的老共产党员。
淡泊名利 感恩所有
张老档案材料中记载参加工作时间是1951年,所以张老享受的是退休待遇。但据张老自述,其实他早在1949年6月17岁时就参加了革命,当时自己在地主家做长工,可以挣得一点糊口的食物,后来,看到共产党是为老百姓打天下,就跑去跟着地下党打游击战、剿匪。
1951年3月调区农业局当干事。到落实待遇的时候,因之前参加的革命工作无档案记载,不能享受离休待遇,当时好多人劝他去找组织解决离休待遇,张老说自己比起那些为革命牺牲的先烈他享受得已经太多了,他不能给组织增加麻烦。就这样,张老无怨无悔的享受着普通退休待遇,还很感激国家、政府给了自己那么多年的退休工资。
革命工作 无怨无悔
说起参加革命工作,张老说,因父亲走得早,是母亲拉扯他长大,当时母亲不同意他出来工作,要把他留在身边,在得知他在曲靖工作时,一个裹着小脚的母亲,从宣威板桥步行100多公里,先后4次走到曲靖哭闹着希望儿子跟他回去,但张老说,他认定了共产党,他就要一辈子跟着共产党走,不会跟母亲回去,还对母亲说,你自己也是生产队的积极分子、妇女队长,不能拖儿子的后腿。就这样,张老说服了母亲,留下来继续干革命工作,一干就是40多年,无怨无悔,直至退休。
担当使命 心系国家
建国前,张治国就跟随当时地下党剿匪到打游击战,仅17岁的他走上了跟随共产党为老百姓打天下的正道。1953年张治国从区公安局调曲靖刚建立的曲靖专区沾益劳改大队(曲靖监狱前身)工作。自此,张老与监狱工作结上了不解之缘。
沾益农场成立之初,条件异常艰苦,住破庙、歇草棚、迎烈日、顶寒风,带领罪犯披荆斩棘、筑圩堵水、修路造桥、建房垒屋,硬是靠着一锄一锄,将大片大片沼泽变为良田,栽种水稻、玉米和杂粮,解决了吃饭问题,改善了住宿,为曲靖监狱后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严格执行党的劳动改造罪犯的方针、政策,有效的完成对历史反革命分子和旧社会一大批罪犯的改造任务。
沾益农场自1952年成立到1978年重组,经历了从地方到军管、军管到地方、“三反五反”、“文斗” 、“武斗”、合并、撤销又合并的曲折历程。1968年,文化大革命中期,在调研撤销还是保留沾益农场的问题上,当时的曲靖地委书记征求对沾益农场情况较熟悉的张治国的意见。张老说,“就在田埂上,我给政委汇报了当时沾益农场的情况。政委问我是撤销好还是留着好?我说,报告政委,留着好,撤销损失大。政委说你说说留着留着好的理由。我说,第一,现在这个农场是我们地区的一个子种农场,对老百姓有好处,曲靖、陆良、罗平周边的老百姓每年需要的子种多,农场培养的良种可以增加产量;第二,撤销需要干部安置、家属安置、犯人安置,需要国家拿出钱来,撤销的费用需要特别大,给国家造成损失,调动还会引起人心不安定。留下来,我们有劳动对象,可以进行生产,发挥效益,作为我们地区的良种场,受到老百姓的欢迎,留下来的好处多。”张老朴实的建议,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成为保留沾益农场最坚定的理由。
儿女情长 有情有义
退休前张治国老人一心扑在工作上,对母亲、对妻子、对儿女付出的不多。退休后,他说自己要做一个有情有义的人,要把欠亲人的亲情补偿给他们。他把母亲接到城里孝敬,伺候10余年直至母亲寿终。
妻子在城里住不惯,为了补偿妻子,他放弃城里良好的居住条件,回到农村陪伴妻子,家里里里外外的农活他总是抢着做,重活、累活不让妻子做,他说要把40多年欠妻子的都补回来。为了丰富妻子精神生活,他带着妻子跟团去北京、湖南、上海等地旅游,尽自己所能补偿妻子。然而,2015年一次车祸夺走了妻子的生命,面对无法赔偿的肇事者,张治国老人劝说子女们含着眼泪谅解了肇事者,仅仅只接受了强制保险的12万赔偿款。就是这样一个老人,儿女、子孙们对他无比敬重。
母亲走了、妻子走了,张治国老人80多岁高龄了,儿女们都想尽份孝心,希望老人跟他们住好照应,但张治国老人说,他还可以自己照顾自己,儿女们都有自己的工作和家庭,他不想影响他们工作分心,坚持一个人留在农村。
发挥余热 乐于助人
无论在什么地方,张老都紧记入党誓言。在农村生活的张老家是村里人最爱集中的场所,谁家有纠纷、谁家有疑惑、谁家有法律方面的问题,大事小事村里人都爱找张老咨询,张老也乐意竭尽所能的帮助村里人解决困难。虽然已经是88岁高龄,但张老思路清晰,帮忙解决的问题总能让人心服口服。为了跟上时代,掌握新的国家政策和法律知识,张老自费买书买报加强学习并提供给村里老百姓一起使用。
2008年汶川大地震,张治国老人先后2次向汶川捐款,缴纳特殊党费,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张老时刻关注着疫情的发展,并自愿捐款5000元支持武汉战胜疫情。
▶这就是一位退休警察普通而平凡的一生,虽然很多年轻警察已经不认识他们了,但老一辈监狱警察高尚的人格魅力将永远流传下去,指引着我们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