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富源县中安街道东门社区积极探索以党建引领推动社会综合治理,建立了“1+3+n”社会治理服务新模式,即以党群服务为中心,创新开展网格化服务管理、医疗便民惠民服务、志愿服务关爱行动,创新推出“小餐桌圆社会治理”等特色服务,构建服务与管理相互促进、自治与共治相互结合、德治与法治相互补充的社会治理新格局,社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明显增强。
筑牢社会治理新阵地
富源县中安街道东门社区地处县城主城区,辖22个居民小组,机关、企事业单位55个,常住人口5082户14271人,流动人口多达11000余人,人员结构复杂、社会矛盾突出,管理难度大。社区坚持“创新、服务、共享”的理念,有效整合资源,形成多方联动、全民共治的治理架构。按照“三厅一校七室二家一中心”的标准,投资400余万元建成集党务政务服务、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综合服务等为一体的党群服务中心,构建出以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的目标。
提升社会治理新效能
社区全面优化网格划分管理,实行“社区有网、网中有格、格中定人、一格一员”管理模式,全社区科学划分为80个网格,将街长、路长、巷长、楼长纳入网格化管理。将党建、民政、计生服务、安全维稳、环境卫生等事项细化分解到每个网格,实行“一网格一支部(党小组)”,把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到网格。实行“九必访、八必报、六必到”服务机制,实现网格服务零距离,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实现服务群众系统化、长效化、精准化。
强化社会治理新保障
“关注民生福祉,回应居民关切,务实高效工作,增强使命担当。”这是中安街道东门党员干部的价值取向和工作准则,社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及“服务是最好的治理”的指导思想,全面强化社会公共服务保障。常态化开展上门进家庭服务,提供慢性病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保健服务,真正做到公共卫生服务进社区、进家庭,有效解决城区居民出行不方便、接种疫苗较远的“烦心事”,真正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业的医疗服务,增强了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依存感,提高了居民参与社会治理的主动性、积极性、能动性。
凝聚社会治理新力量
社区及时搭建服务平台,成立了党员志愿者服务队、退休人员志愿者服务队、普通群众志愿者服务队。志愿者与社区工作人员相互配合,同策同力,集中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对社区内重难点问题,邀请机关在职党员、矛盾调解员、律师、心理辅导师等专业人才到社区,按照“阵地共建、服务共动、信息共同、资源共用、成果共享”的原则,发动大家主动认领相关服务事项。健全完善自治机制,针对社区内的难点、热点、焦点、堵点、痛点问题,通过召开民情恳谈会、民意听证会、联席会议等形式,让志愿者和群众充分发表不同意见并提出解决办法,不断增强群众自治能力,让矛盾纠纷和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做到小事不出格、一般事不出网、难事不出社区。
延伸社会治理新作用
社区通过小餐桌圆社会治理等特色服务,及时落实国家老有所依、老有所养的政策,创办“爱心食堂”,为社区80岁以上高龄老人提供免费用餐就餐或送餐服务。社区在县文联、街道的共同帮助下创办了“艺术工坊”,免费为美术、书法等艺术爱好者提供创作、学习、交流的平台。同时邀请艺术爱好者奉献爱心,利用节假日和周末免费为辖区贫困中小学生开展文艺教育培训。成立富源县首家“侨胞之家”,动员引导归侨侨眷参与社会基层治理,通过开展系列联谊交流活动,广泛团结、服务侨众,切实为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及留学人员办实事、解难事,使“侨胞之家”成为侨众信赖的温暖之家。亲子乐园、书香东门等系列特色服务也为促进群众和睦共处、社区和谐发展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技术支持:云南建功星科技有限公司
滇公网安备 53030202000289号
滇ICP备190096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