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4月10日,市市域办一行到麒麟区现场教学点调研指导,进一步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合格城市创建工作开展。
活动现场,麒麟区三宝街道、南宁街道鼓楼社区、白石江街道临江社区龙城国际小区、太和街道荷花塘社区、建宁街道等点位从阵地规范、模式创新、成效体现、提炼总结、宣传报道等方面进行汇报。
三宝街道:共建社会“智防网” 守好麒麟“南大门”
随着南部新城开发,建城区面积扩大,大批重点项目先后落地建设,三宝街道辖区呈现出“拆迁安置矛盾多、热点难点事件多、外来流动人口多”等突出特点。
三宝街道结合辖区实际,深化五治融合,不断提升治理能力。成立了由街道党工委书记和办事处主任任组长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领导小组,整合资源,搭建街道与村(社区)两级指挥中枢、矛盾调处中心开展工作。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市域社会治理中心“三心融合”,一体化办公。通过强化网格化管理,打造综合服务管理团队,确立网格服务载体,推行乡贤参与治理模式,实施法律服务工程,做强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打造大调解工作格局。借助高清探头、智慧大喇叭、人脸识别、结构化摄像头、高清卡口、高位鹰眼等构建“智治”支撑。通过创新社会治理体系,三宝街道矛盾纠纷化解率同比上升26.3%,真正做到了“发案少、秩序好、人民群众满意”的目标。
南宁街道鼓楼社区:“三五”工作法推动基层社区治理创新实践
鼓楼社区辖区内背街小巷多、综合市场多、流动人员多、老旧房屋多,居住群体复杂、行业场所集中,一度被列为全区乃至全市的治安乱点重点整治区域。
针对这些问题,鼓楼社区探索实施了“五员共治聚合力”“五程联防消盲区”“五措并举治根本”的三五”工作模式。统筹辖区单位、党员、居民资源,组建了综合治理主力军、应急处突工作队、网格综合管理员、社情民意收集员、共建共治智囊团,打造社区治理“智囊超市”。大力实施基础、天眼、明亮、安防、宣教“五大工程”,全面消除社会治安管控盲区。把源头封控“管”、错时盯梢“查”、重拳出击“打”、多方联动“调”、长效协同“保”作为治安管控和基层治理的有力抓手,强化源头治理、治本清源、常态长效。通过“三五”工作法,鼓楼社区刑事、治安案件比2014年分别下降42%、73%,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上升到98.9%,由治安乱点社区变为文明和谐社区。
临江社区龙城国际小区:三方聚力共建三园
过去,麒麟区白石江街道临江社区龙城国际小区业主对物业服务满意度低,小区信访事件频发,业主和物业矛盾日益加剧。为此,临江社区以解决小区“矛盾调处难、诉求解决难、居民活动难、物业收费难”四大难题为着力点,围绕五治举措,通过党建引领,建好阵地、网格管理、专业社会组织进驻,通过党建聚力,党员示范带头;物业用力,主动担当作为;业主给力,着眼民生细节,共建美丽家园、平安家园、幸福家园的“三方聚力建三园”的模式,把小区建设成为宜居的平安小区。
太和街道荷花塘社区荷花塘居民小组:“五治促五变”
面对群众诉求多样、治安案件多发、征地任务繁重、群众观念落后、文明素质不高等问题,荷花塘居民小组充分发挥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作用,以“政治”引领促合力,强化党建引领、激发党员活力、提升网格实效,实现从“百呼少应”变“一呼百应”;“法治”保障增定力,通过法律顾问常态化、法治教育普及化、权力运行制度化,实现从“违法乱纪”变“依法依规”;“德治”教化生内力,通过用活宣传阵地,选树示范典型,组建服务队伍,激发向善力量,实现从“失德失范”变“和美与共”;“自治”强基添活力,通过发挥乡贤的桥梁纽带作用、居规民约的激励作用、党员居民的监督作用,实现从“死气沉沉”“变“源头活水”;“智治”支撑强动力,通过建立“智慧三务”平台、提升“智慧安防”水平、完善“智慧服务”体系,实现从“安于故俗”变“运筹帷幄”。
建宁派出所:建千名义警 护万家安宁
建宁派出所立足“一圈两站三地”治安特点,践行枫桥经验,成立“建宁义警”,有力提升了治安复杂区域治理能力。
建宁义警成立于2021年6月,目前已在辖区成立“红色商圈”“火车站初心号”“公园巡防”“家校警”“河北集市”“平安客运”“祥和家园”等义警分队,义警队伍由社区民警担任分队长,社区综治办主任、社区辅警任副队长,成员由安保人员、企事业单位职工、党员、群众志愿者等组成,目前已有千余名义警参与其中,涵盖了曲靖火车站、高快客运站、市中医院、学校、公园、商圈等重点区域。每个义警队员不仅主动在社会治理中成为参与者、宣传者、建设者,法律知识的普及员、安全防范的宣传员、社情民意的信息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治安防控的战斗员,还积极开展了热心寻人、矛盾化解、家校警护学等志愿活动。
“建宁义警”成立以来,参与巡逻1200余次,宣传服务113次,发现安全隐患48次,参与调解矛盾纠纷78起,协助民警抓获违法犯罪人员15人,辖区治安、刑事案件同比分别下降20%、18%,形成了平安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参与、人人享有的“平安共同体”,成为一张靓丽的“建宁名片”。
技术支持:云南建功星科技有限公司
滇公网安备 53030202000289号
滇ICP备190096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