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7月13日,“曲靖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法治建设专场召开。记者从发布上了解到,党的十八大以来的10年,曲靖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依法治市、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曲靖、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统筹推动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满意度明显提升,法治曲靖建设蹄疾步稳、铿锵有力,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坚实法治保障。
高位搭建“四梁八柱”。2014年,曲靖市委全会审议通过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全面开启深化法治曲靖建设新篇章。
2015年,曲靖市召开全面依法治市第一次会议,成立市委依法治市领导小组,构建了法治建设“1+3”规划体系、法治责任“1+3”制度体系和法治创建“1+3”指标体系,搭建“四梁八柱”,形成了全面依法治市工作市委牵头抓总、政府依法行政、人大谋划地方立法、政协建言献策、系统垂直推进、部门各司其职、群众广泛参与的齐抓共管新格局。2022年,市第六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建成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加快法治曲靖建设进程,为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曲靖指明了前进方向。
立良法、促善治。自确定为第一批行使地方立法权的州市以来,曲靖市紧扣高质量发展、生态环保、城市建设等重点领域,制订8件地方性法规,推动地方立法“从无到有、从有到优”转变,以高质量立法引领和推动曲靖高质量发展。先后制定并颁布实施了《曲靖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曲靖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条例》《曲靖市会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为依法管理城市、提高市民文明素养奠定了法治基础;针对民生保障和地方社会治理问题,先后制定并颁布实施了《曲靖市养老服务促进条例》《曲靖市多元化解纠纷促进条例》,正在制定《曲靖市城乡网格化服务管理条例》,为化解养老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提供法治基础。
法治政府成效显着。曲靖市紧扣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目标和任务,推动政府职能边界日益清晰、权力配置更趋合理、治理水平不断提升,社会经济环境持续迸发出强劲活力,法治建设持续释放改革红利。曲靖市深入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县(市、区)域行政审批事项整体划转行政审批局,政务服务全面推行“一窗受理、并行办理”,“办事不求人、审批不见面、最多跑一次”的审批环境逐步优化,办事时间和申报材料得到最大限度减少。目前,全市最多跑一次事项比例达94.54%,企业开办一站式在线办理、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实现100%全覆盖。创新出台《曲靖市全面放开城市落户大力吸引人才8条措施》,率先在全省乃至全国取消了在城市落户的所有限制条件,真正实现落户“零门槛”。
筑牢公平正义防线
曲靖市以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为核心,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深化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筑牢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最后一道防线。扎实推进政法机关内设机构改革,统筹协调跨部门、跨领域的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事项,认真督促落实司法体制改革配套文件,进一步完善司法权运行机制,健全完善法官检察官权责清单,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目前,全市共遴选员额法官372名、员额检察官199名,137个乡镇(街道)党委政法委员实现100%全覆盖,全市法院、检察院精简内设机构比例达33%。
扎实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坚持高位统筹、协调推进、广泛发动、深挖彻查、综合治理,重拳出击、依法严打黑恶犯罪,累计依法打掉黑恶势力犯罪组织139个,抓获犯罪嫌疑人2384人,查封、扣押、冻结资产21.9亿元,提起公诉172件1875人,一、二审分别审结160件、109件,黑恶势力得到根本遏制,扫出了朗朗乾坤、扫出了公平正义、扫出了清风正气。
7960名政法干警以刀刃向内、刮骨疗毒的决心和勇气,受到了一次革命性锻造,核查整改顽瘴痼疾问题3470件,立案审查调查违纪违法政法干警165人、处分处理314人,选树政法英模30人、先进典型264人、先进集体47个,推出便民利民举措493项,充分展现了政法队伍新形象,全市政法系统政治生态进一步优化、纪律作风进一步好转、素质能力进一步加强、执法司法公信力进一步提升、干事创业精气神进一步提振,教育整顿工作得到了省第三驻点指导组的充分肯定、走在了全省前列。
法治理念深入人心
大普法格局初步形成。“六五”“七五”普法规划圆满实施,“八五”普法顺利开展,创新普法责任制清单制度,开展各类普法主题活动110万余场次,建成法治宣传教育基地9个、各类法治文化阵地32个,建成民主法治村(社区)277个,其中国家级7个,培育乡村“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6000余名,全面实现“一村(社)一法律顾问”。
公共法律服务惠民便民。按照“覆盖城乡、功能完善、便捷高效、群众满意”的目标,深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实现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全覆盖,全市共有公共法律服务平台147个、服务点1658个,年均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000余件,接受各类咨询10000余人次,营造了全社会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浓厚氛围。
技术支持:云南建功星科技有限公司
滇公网安备 53030202000289号
滇ICP备190096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