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2022年7月6日,叶某与朱某因土地交界纠纷,经双方做工作,调解成功”。这是“腊谷村委会矛盾纠纷处理群”发来的消息,这场纠纷还没有起诉到法庭,已经由当地村委会调解员成功化解。
这样的“矛盾纠纷处理微信群”,田坝法庭有35个,辖区内的每一个村居委会就是一个“网格”,一个“网格”对应一个微信群,干警和该“网格”的村委会书记、主任、调解员和司法所所长都是成员。
自2021年建立起来后,田坝法庭通过这些微信群办理了送达、委派调解、法律知识解答、案件风险防控等工作,把“微网格”建设作为推动实现基层化解纠纷现代化的关键环节,打通基层化解纠纷的“最后一米”,整合基层“微力量”,让“联动”发挥大作用。
“微法”联防知风险
“经落实,陈某女和蒲某男确实有过争吵而发生抓扯,我们已向蒲某发出“家庭暴力告诫书”,派出所教导员这样回复田坝法庭
田坝法庭根据诉状中陈述,初步研判可能存在家庭暴力的行为后,通过微信群及时向村委会核实,村委会也将核实结果反馈到群里。在法庭庭审过程中,蒲某争取到陈某某的谅解后双方和好。法庭会根据核实情况,对中、高风险案件在后期的调解、开庭等过程都进行重点防控,最大程度降低安全隐患。
“微法”联动不跑空
“吕某这些年都没有回来,她父亲倒是在家的,我和她父亲联系了,她父亲把吕某的电话号码给我了,也告诉她欠钱的事了”。
田坝法庭干警在无法联系上被告、找不到被执行人的情况下,通过微信群请村委会帮忙联系,查询被执行人财产情况。
无论是送达还是传统调查,法庭可先通过微信群核实当事人基本生活情况、在家情况、财产情况,减少法庭跑空的情况,极大地节省了送达的时间和经济成本。
“微法”联调在源头
“我以前以为调解嘛,就是把两个人喊一起,我的嗓门大一点,多说两句,就可以了。现在和你们一起开庭,才知道原来有这么多门道,法条可比嗓门大有用多了,‘有法可依’让我在调解的时候更有底气。”——阿迤村副主任潘荣良
因为担任陪审员的缘故,阿迤村的副主任潘荣良对法庭的审判调解工作渐渐有了了解后,他将他的感想告诉法庭干警。
法庭联合村委会开展工作,把诉前调解工作“关口前移”,对于已发生的矛盾纠纷,法庭除向村委会提供专业法律知识外,还能提前指导村委会调解员的调解技巧,使得调解工作开展更顺畅、效率更高;对于矛盾十分突出的纠纷,法庭提前介入,联动协调相关部门开展调解工作,把纠纷化解在诉前。部分诉前无法调解达成一致的案件,法庭通过提前的介入和了解,也能对进入诉讼程序的案件更了解,既能达到风险防控的效果,也能“对症下药”处理案件。
“微法”宣传常态化
法律法规、典型案例,法庭干警都会通过微信群发给大家学习。同时,村委会在起草和修改村规民约和项目建设的时候,法庭在微信群里第一时间为他们远程“把脉”,提供相应的法律咨询,使村委会在行使权力时更合法、规范、有序。
同时,针对农村常见矛盾纠纷调解技巧、法条链接进行归纳分类在群里分享探讨,有针对性地对调解员进行调解指导,为不同村委会“量身打造”普法知识讲座。
“法庭进网格”让法庭的工作从“事事跑”、“村村跑”到“网格+调解”、“网格+送达”、“网格+普法”,基层的力量被整合起来,网格被打造成排除安全隐患、化解矛盾纠纷、宣传政策法规、服务人民群众的前沿阵地。
技术支持:云南建功星科技有限公司
滇公网安备 53030202000289号
滇ICP备190096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