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网格化管理能真正落到实处,基层治理工作效率会提高90%!”,这是罗平县委海书记在马街调研基层社会治理时松毛村党总支书记回答的一句话。简单一句话却真实反映了基层一线干部对提升治理效能的企盼,也是基层党组织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认真贯彻落实基层社会治理新要求,结合马街镇实际,开展“党旗飘起来、党员站出来、干部包起来、网格转起来、群众动起来”五个行动起来,从小处着手、从实处着力,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强化党建引领 让党旗飘起来
健全治理体系。以党建引领为核心,构建“镇党委、村(社区)党总支、网格党支部、党员中心户”四级网格组织体系。坚持把支部建在网格上,共建立180个网格党支部覆盖全镇903个网格。通过“党建带动、乡贤互动、内外联动”的方式,深度融合“干部规划家乡行动”,把在外能人、乡贤代表逐步划在网格中,把村内会管“闲事”能管“闲事”的人凝聚到党组织周围,融入到治理体系中,参与村级公共事务管理,让党旗飘扬在基层一线。抓好工作融合。围绕乡村振兴、安全生产、乱占耕地建房、宅基地审批等重点工作,采取“宣传发动一贯到底,信息反馈一呼必应”的机制,把中心工作融进网格,充分发挥党员、网格长、网格员在中心工作中的“战斗员”“督查员”“信息员”作用,提升党群干群凝聚力,实现“大事全网联动,小事一格解决”,有力推动各项工作落细落实。在具体工作中让各级干部转变之前落后的工作思维和方式,学会利用现在的治理体系把各项繁重的日常工作化繁为简,高效运行。
突出先锋模范 让党员站出来
眼光下沉,压实无职党员职责。坚持把党员划在网格中,全力推进“党员联户”机制,按照就近就便原则,联系困难户80户、中心户35户,优先选配无职党员担任网格员,全镇903个网格员,其中党员145名。同时加大对无职党员教育管理,让无职党员走进网格、亮明身份、主动服务,发挥先锋作用,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成效。结合实际,组建先锋服务队。为提升服务群众水平,打破党群服务中心“固定”服务模式,让“阵地”根动起来,服务送下去。据群众需求,成立便民服务、医疗服务、法律关爱、文化下乡,技能培训5支流动党群服务队,开展“订单式”服务,村民点单、指挥中心“派单”、服务队接单,让服务按需订制,温暖送达。
强化责任担当 让干部包起来
落实“三包制度”。结合网格治理体系,深入实施“科级干部包村、村社干部分片包组、党员和网格员包户”三包制度,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包保责任体系,全镇12名科级领导包保12个村(社区)、81名干部分片包保98个村民小组、903个网格员包保17125户,真正实现力量下沉、重心下移。落实“三包责任”。全面推行“责任分级、网格管理、分类服务、信息覆盖”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实施干部“包宣传教育、包服务管理、包联防联控”三包责任,做到定人、定岗、定量、定责,实现村级工作全方位、全覆盖、精细化管理。
强化服务意识 让网格转起来
落实“周清单”制度。围绕矛盾调处、安全生产、生态环保、民生服务、疫情防控、文明创建、营商环境等重点工作,推行“周清单”机制,每周一结合镇职工例会由镇指挥中心制定工作任务清单,明确每周工作重点,通过企业微信平台逐级下发,提升工作效能,已下发4期20条任务清单,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有效的解决了让干部知道每周干什么,让群众知道每周我们在干什么的问题。落实巡查上报。全面压实网格员情报员、信息员、联络员、监督员、巡查员“五大员”职责,畅通群众需求信息渠道,及时收集村情民意,掌握第一手材料,按照需求信息“点单、派单、接单”流转机制,强化跟踪问效,确保群众诉求得到及时高效办理。共收集上报需求信息584件,流转处置511件。
激发主体意识 让群众动起来
小事自己管。把村规民约植入网格中,引导群众相互监督,主动把村规民约执行好,把自己的事管好。聚焦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建立“红黑榜”公示制度,把“红黑榜”放在网格中,解决之前“红黑榜”公示范围小、内容更新不及时等问题,充分的发挥了“红黑榜”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的作用。纠纷大家评。“有不有理大家评、讲不讲理大家议”对暂时不能有效化解的矛盾纠纷,成立由“两代表一委员”、村社干部、调解员、群众代表等人员组成的“群众评议团”,对群众需求事项、矛盾调处、民生服务等事项,进行公开评议,有效化解部分群众“不讲理、不讲法”的不良风气。马街镇突出的通道纠纷、山林地纠纷采取这种方式在化解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转变了过去单一的由镇村干部做工作变大家一起做。大事一起干。如何解决群众参与的问题,我们的做法是在落实“四议两公开”的基础上,充分汲取脱贫攻坚期间成功的经验,通过院坝会、庭院会搭起干群关系的同心桥,让干部和群众在思想、感情和行动上同频共振,解决让群众敢说话、说了有人听的问题。
马街镇通过“五个行动起来”助力基层治理走深走实,下一步将积极探索,充分发挥好基层治理纲举目张的作用,把各项工作高效融入到治理体系中,切实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效能。
技术支持:云南建功星科技有限公司
滇公网安备 53030202000289号
滇ICP备190096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