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罗平县大水井乡辖12个村(居)委会,171个村民小组,全乡共有7546户,32156人。为全面推动市域社会治理,大水井乡以网格为载体,以综治中心为枢纽、以信息系统为支撑,“12345+n”服务体系为抓手,切实抓实抓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
整合资源,强化1个中心抓调度
大力统筹全乡疫情防控网、党建网、矛盾纠纷调处网“多网合一”,制定印发《大水井乡“多网合一 一网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充分发挥党组织统筹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形成乡党委统一指挥,各总支、支部具体发动、党员带头示范的治理新格局。明确机关三个支部定期与41个农村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让党的政策方针、乡党委的决策部署在支部、在网格落地。
立足实践,2种服务模式“零距离”
充分发挥基层治理调度中心功能,集中收集群众反映困难问题,采取“集中接单、点对点服务”模式快速流转分办,第一时间、最大限度解决群众之所急。为进一步提高办结效能,大水井乡成立了一支由各部门业务能手组成的基层治理工作队,并改装“流动党群服务车”采取“地摊+流动”“上门+敲门”方式提升治理服务水平。利用赶集日采取“摆地摊”方式集中办理为民服务事项,平日工作时间,“流动车”走村串户为民办事,真正做到服务群众零距离。
建强队伍,完善3级网格搭平台
采取“三个三”网格精细化管理方法,搭建好为民服务新平台。一是组建“网格长+网格员+网格指导员”的三级网格队伍。由乡党政主要领导任总指挥长,班子成员人为网格指导员,行政村(社区)负责人为一级网格长,联系组成员担任指导员;自然村负责人为二级网格长,村“三委”担任指导员;党员、优秀青年、妇女等担任三级网格长,实现网格建立全覆盖。二是构建乡村“大网格+小网格+微网格”的三级网格体系。将辖区划分为15个一级网格,160个二级网格,473个三级网格,形成乡、村(社区)、自然村等多层级网格管理体系。三是探索“调解员+信息员+守门员”的3+n网格职责。网格员需做好“三必到,五必访”:发生邻里矛盾纠纷必须到,发生突发事件必须到,居民有诉求必须到;重点帮扶对象必须访,特殊人群家庭必须访,信访、维稳重点人员必须访,“两类”人员必须访,涉疫中高风险区返乡居家隔离、自我监测人员必须访;做好“三知三清六掌握”:知格情、知户情、知民情;底数清、情况清、动态清;掌握网格内基础信息、人员信息、矛盾纠纷、问题隐患、困难与诉求、重点人员动态等情况,充分发挥群众矛盾纠纷调解员、社情民意收集员、疫情防控守门员的作用。
明确权责,4项制度提效能
转变工作方式,让群众办事省心、省时、省力。落实首问负责制,属于首接人职责范围的,按规定及时办理,不能当场办结时,待事情可以办理时再通知前来办结,办理条件不完备的,“一次性”告知服务对象有关办理要求,不属于首接人职责范围,引导到相关站所部门,做好交接工作,减少办事人员“跑路”的次数。压实限时办结制,持续优化事项办理流程,明确审批过程中的办结时限,对即办事项,即时予以办理,如特殊情况确需延时办理,经办人要按照职权规定报领导审批,并告知当事人延时办理的理由。办实帮办代办制,对特殊群体,开设绿色通道,开展全程“帮办、代办”服务,对项目、企业提供业务代办服务,切实减少群众办事成本和“跑路”次数。做实服务评价制。建立“问题解决反馈机制”,采取乡级组织、村级协助、群众参与的满意度测评模式,对干部职工履职尽责进行有效监督。对群众满意率较低的进行约谈提醒,对群众不满意的事项再议再办,压实责任担当,提升全乡干部职工的服务效能。
多元服务,实现5种服务暖人心
深入推进“一站式”服务和“最多跑一次”工作理念,搭建基层治理平台,整合水务、林业、村建、交通、司法、综治、派出所等部门职责,通过网格工作群、流动服务站、流动服务车,构建帮助代缴水电等生活费用、及时调解矛盾纠纷、提供法律咨询、建房流程审批、警务援助服务等5种服务工作新模式,开展灾害救助、送医上门、残疾鉴定等多种个性化、多元化服务,将便民服务窗口搬到党员群众家门口,帮助群众解决身边“小事情”。
跟踪督导,抓实n种矛盾纠纷源头防范治理
建立“信息汇总-分流交办-结果反馈-督导评价”网格化服务管理四步流程,发动网格员对网格内巡查走访,及时采集各类矛盾纠纷、安全隐患等问题,并通过网格服务管理信息系统逐级上报,由乡指挥中心分流到职能部门处理,实现信息化、扁平化管理。今年以来共采集录入社情民意727条、各类矛盾纠纷300余起,成功化解250余起,真正实现“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
技术支持:云南建功星科技有限公司
滇公网安备 53030202000289号
滇ICP备190096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