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8月30日上午,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来自曲靖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强制隔离戒毒一大队的教导员、四级高级警长太永红荣获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表彰。
今年50岁的太永红,从医从警28年来,一直奋战在禁毒防艾第一线,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用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和热血警魂,彰显了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先后荣立三等功四次;2008年,被云南省委、省政府评为“防治艾滋病先进个人”;2015年,被评为“曲靖市十佳政法干警”;2018年,被曲靖市委市政府授予“第五届曲靖市道德模范”荣誉称号;2019年,被司法部授予“全国戒毒系统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21年,在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中被选树为“曲靖政法英模”,在全市进行事迹宣讲。
治病救人,医者仁心
1994年参加工作以来,太永红曾任曲靖市劳动教养管理所医院院长、曲靖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医院院长等职务。
2008年6月,在为有多年吸毒史的艾滋病感染者杨某做清创手术时,患者伤口周围的毛细血管突然破裂,鲜血直接溅射到了太永红的脸上和身上。他深知感染的风险,心里咯噔一下“完了”。但他深知如果不坚持抢救,该腹腔化脓、感染、穿孔正鲜血直流的患者将有生命危险。现场没有其他医生能及时替换,他略作停顿,便继续手术,一直坚持到手术圆满完成,他才急忙跑去清洗了脸上的血液,并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药物阻断治疗。治疗除承受药物毒副作用给身体带来的巨大伤害,他还要承受心理上的痛苦煎熬。一直忍受到一个月后拿到检测结果,太永红心里的“巨石"才落了地。
“看到鲜血后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要止血,这是医生的本能反应、职责所在。”太永红始终坚守医者仁心,把患者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只要病人需要,他总是24小时随叫随到。28年来,1000余名危重戒毒人员通过他的抢救诊疗挽回了生命,恢复了健康。
疾呼奔走,心怀大爱
戒毒人员因长期吸毒、反复戒毒,多数被家庭放弃,有的身患艾滋病、肺结核、肝炎等多种传染病,有的是无住所、无经济来源、无家属探访的“三无”人员。这部分人一旦生病,无钱救治,极大增加了戒毒所的工作难度,医疗费用得不到保障。太永红就想,能否为戒毒人员也办理医保呢?他查阅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向专家请教学习,多方奔走,一次次向相关部门汇报,一个堵点一个堵点地疏通。经过近两月的努力,最终为戒毒人员成功办理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有效减轻了戒毒人员家庭的经济负担,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戒毒人员这一特殊群体的关心关爱,太永红也因此成为办理戒毒人员医保的第一人。曲靖市强制隔离戒毒所被确定为全国第一家为戒毒人员办理“医保”的试点单位,试点经验被云南省戒毒管理局列为戒毒工作的典型经验在全省推广,为全国、全省做好戒毒人员医疗救治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做法。
戒毒人员出所后,有的生活无着落,会造成社会治安隐患,太永红便动起了脑筋,能否让较特殊的艾滋病吸毒人员享受低保?在他提出思路后,有的人认为很多困难群众都不能申请低保,吸毒人员又如何申请?面对质疑,他仍然坚持多方奔走,耐心解释说明,积极沟通协调。2014年,在他的推动下,“艾滋病吸毒人员享受低保”提案获得市政协会审议通过。艾滋病吸毒人员纳入当地最低生活保障范畴,极大提高了全市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救助工作水平,有效降低了公共卫生安全风险。这一做法,全国多地戒毒所前来“取经”,也成为云南省戒毒系统工作亮点,于2015年在全省及全国多地推广。
以上率下,担当作为
2010年11月的一天,身为劳教所医院院长的太永红,和同事一起护送一名贵州籍戒毒人员回家。在返回途中,由于天阴路滑弯大坡陡,他们的车在贵州省盘州市火铺镇路段翻下26米深的悬崖。一同事头部受伤陷入昏迷,情急之下自我感觉“完好无损”的太永红,立即找出手机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待救护车赶到时,为争取抢救时间,他又一起帮忙抬担架爬出深沟。三小时后,昏迷的同事经抢救终于醒了过来,这时他才感觉到身体疼痛,晕了过去,后经检查,他的颅骨、颈椎、腰椎多处骨折。
这次事故让太永红的身体落下了十级伤残。虽身带伤残,还有膀胱肿瘤等疾病缠身,但同事们都熟知,投入工作的太永红是“拼命三郎”。2020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他作为专管大队教导员,主动请战,迅速投入防疫战斗,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
在他的带领下,全队警察、职工、辅警履职尽责,作为病残吸毒人员的聚集地,专管大队教育戒治工作井然有序。
技术支持:云南建功星科技有限公司
滇公网安备 53030202000289号
滇ICP备190096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