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一个中心总指挥、两种方式抓排查、三个机制化矛盾、一个制度防反弹。”这是板桥镇近年来探索出的“1231”矛盾排查化解机制,有效打通了矛盾排查化解渠道,从源头上化解社会矛盾,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目标,让基层治理体系更加合法化、治理能力更加现代化、人民群众更加和谐团结。
“今年6月,板桥镇田坝村张某怀疑自家耕牛被邻居陈某害死而产生纠纷,大打出手。在村委会调处无果后,上报镇指挥中心,指挥中心立即分派联系领导黄旭,组织镇综治办、司法所、派出所、联系点等干部上门调解,经过对双方以法、以理说事,耐心劝解,最后二人握手言和,成功化解纠纷。”舍邦歹党总支书记、主任张三路说。
板桥镇成立矛盾纠纷联排联调中心,充分发挥“总指挥”的关键作用,畅通矛盾排查化解渠道。通过以村组和行业部门为主排,以三支队伍为辅排的两种抓排查方式,对纠纷突出重点村寨开展排查,同时充分延伸排查“触角”,第一时间排查化解山林土地纠纷、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等纠纷,确保矛盾纠纷处理在萌芽状态。
在调处基层矛盾纠纷中,板桥镇严格按照三个机制开展化解矛盾工作。一是首接必调机制。接收矛盾纠纷的村组或职能部门履行首接必调责任,在第一时间进行调解。二是分类流转机制。对调处成功的纠纷按要求上报存档备查;对调处不成功的纠纷,首调部门进行风险评估,按“一般、复杂、重大”三类进行分级并提出处置意见报镇党委书记签批流转。三是分级调处机制。将“一般”由村级组织或职能部门据实调处;“复杂”由镇联系领导包保组织专班调处;“重大”由镇党委政府“一把手”牵头组织相关单位联合调处。
为防止纠纷反弹或矛盾升级,板桥镇还建立了已调解纠纷回访制度。在一个月内会采取电话访谈或实地走访等方式回访纠纷当事人、见证人、邻居等,真正从源头上遏制“民事转行政、行政转刑事、刑事转命案”的情况发生。
板桥镇陈某斌感慨说到:“前些年我爸爸与二叔因对爷爷划分耕地林地有异议而时常争吵,两兄弟关系闹得很僵,但经过党委政府的多番调解后,两人关系逐渐缓和,家庭氛围也变好了,有时去亲戚家做客还会坐在一张桌子上吃饭,在以前这是根本不可能的……”。
板桥镇“1231”矛盾排查化解机制运行以来,这样化解矛盾的例子不胜枚举。目前共流转了一般纠纷256件、复杂纠纷37件、重大矛盾纠纷13件。“零距离”调解矛盾纠纷650件,成功率达97%,调处的矛盾纠纷实现了“零”反弹。
技术支持:云南建功星科技有限公司
滇公网安备 53030202000289号
滇ICP备190096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