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益区 “五突出”全力推动社区矫正高质量发展
沾益区社区矫正工作以贯彻实施法律法规为主线,以规范社区矫正执法为基础,以提升监管教育质量为核心,依法履行监督管理、教育帮扶的职能职责,扎实有效提升社区矫正工作质量,为夯实基层社会治理根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贡献力量。
突出法治化治理,健全组织架构,协同共治汇聚同心合力。加强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成立社区矫正委员会,形成党委政府领导、司法行政部门主管、社区矫正机构实施、相关职能单位积极配合的工作新格局。落实省司法厅加强社区矫正机构队伍建设的通知,设立“社区矫正管理局”,进一步明确了社区矫正执法主体地位。
突出标准化强基,狠抓建章立制,逐步完善监督管理机制。一是在制度建设上“用力”。出台沾益区社区矫正工作目标责任制和常态化调研指导工作等制度,明确了局、所工作职责,推行“月检查、季评比、年考核”的考评机制,加强对社区矫正工作的监督管理和量化考核。二是在监督检查上“发力”。坚持专项检查、日常检查、自检自查相结合,采取查、阅、看、问的方式,现场查看日常监管情况,现场指出问题、开具整改通知,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报送整改情况,确保问题隐患整改工作务实、整改过程扎实、整改效果真实。三是在协调联动上“借力”。邀请检察机关参加动态分析研判会、组织专项检查等方式,探索法律监督新形式,加强社区矫正工作全面监督力度,今年以来,累计开展执法检查30次,其中联合检查18次。
突出规范化提升,内外协作联动,多元共治提升监管实效。以创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合格城市为契机,统筹抓好命案防范治理以及党的二十大安保维稳各项排查整治专项活动。一是强化矫情动态分析研判机制。建立月度社区矫正动态分析研判制度,及时传达要求,了解各所工作情况,加强对个案和突出问题的分析研判。二是拓宽情报信息收集渠道。依托各乡镇(街道)社会治理中心,多部门、多站所协调联动,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优势,拓宽信息渠道,夯实对“两类”重点人员的管控。三是建立共享互通的核查机制。与公安机关联合制定加强社区矫正信息化核查和刑释解矫人员衔接管理工作的意见,打通信息壁垒。
突出精细化管理,规范执法流程,精准管理确保安全稳定。以“智慧矫正中心”“枫桥式”司法所创建工作为基准点,以发现、整改问题为着力点,不断夯实社区矫正基础业务。一是日常监管“实”字当头。把矫正期划分为入矫、矫中、解矫三个阶段,同时综合考量矫正对象的性格文化、家庭经历、犯罪原因、社会危害等情况,将社区矫正对象的管理类别划分为严管、普管、宽管三个管理类别。围绕通讯报告、信息化核查、实地走访、请销假等重点执法环节,制定个性化矫正措施,提升针对性。二是教育学习“活”字为要。坚持以教育人、改造人、挽救人为宗旨,结合疫情防控、命案防范治理、扫黑除恶等重点工作,采取“线上+线下”的方式,探索“矫正+普法”模式,提升社矫对象法治意识,从思想上斩断“恶根”。三是公益活动“干”字为本。探索“矫正+公益”模式,采取“集中+分散”的方式,按类别、分批次、有序地组织矫正对象参加法治宣传、疫情防控值班值守、创文创卫等公益活动,提升矫正对象社会责任感。四是档案建设“细”字着手。通过专题培训会、分析研判会、工作例会等方式及时开展业务规范化集中培训,形成一套程序合法、内容完备、可操作性强、具有区域特色的社区矫正工作制度。
突出智能化增效,加强基层保障,科技支撑助推智慧矫正。积极开展“智慧矫正中心”创建工作。一是高点定位,统一思想认识。区司法局高度重视“智慧矫正中心”创建工作,多次召开党组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并成立工作专班,明确创建工作时间表、路线图。二是系统谋划,升级改造场所。围绕司法部社区矫正中心建设规范,在原社区矫正科的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实现功能布局合理、标识标牌统一、管理制度规范、业务流程覆盖,突显社区矫正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三是突出重点,提升创建质量。把“智慧矫正中心”创建作为列入年度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压实相关人员责任,与日常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